首页 > 钓鱼 > 技巧 > 民间故事三百篇300字,300字左右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三百篇300字,300字左右的民间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02 16:29:13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300字左右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传说很久以前,牌坊胡同住着一个卖鱼的鱼贩子。这个鱼贩子在石牌坊底下摆了一个鱼摊,在卖鱼时,鱼贩子用小手指压秤杆头,明明是十四两(古时十六两为一斤),他用小指向下轻轻一压,再把秤砣往一斤星上一挪,买主一看秤稍高些,定不住星,就乐呵呵的将鱼买回家了。鱼贩子自认为聪明,还是被精明的人发现了他的损招。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可鱼贩子不但不悔改,不理会别人对他的讲究(议论),一天,鱼贩子正在牌坊底下卖鱼,一个老太太手捧一包鱼来找他:“卖鱼的,我刚才从你这买一斤鱼,到那个铺子一称差二两,是不是你的秤有毛病啊?”鱼贩子一看找上门来了,知道不妙,见此情景,鱼贩子抬头指了指石牌坊起誓说:“我鱼贩子卖了这么多年鱼,要有一次缺斤少两的话,就让这牌坊角掉下来把我砸死!”话音刚落,就听“咔嚓”一声,人们吓了一跳,等回过神来一看,刚才鱼贩子用手指的那个石牌坊角真的掉了下来,鱼贩子已被大石角砸死了。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做,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希望人们都能从这个民间传说中得到一点启发。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内射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300字左右的民间故事

2,民间故事大全200至300字200至300字左右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 故事 作为民间 文化 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承载的不仅是知识、 经验 、智慧,更沉淀了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记载了人类的智慧和发展历史,展现着人们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追求,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 故事大全 200至300字。   民间故事大全200至300字1:贴 年画 的 传说   在我国,买贴年画曾经是过年中的一项重要的习俗。年关将近的时候,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集市,都有着热热气腾腾的人气。买年画的摊贩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目气氛,使不少人驻足观赏,选购自己喜欢的画张。   不过,关于年画,在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男子姓柳名振业,他孤苦一人靠耕耘度日。某年年底,他从武强南关集市上买回了一张武强年画,上面画有一个美貌女子,像真人一样,当他遇有烦恼之事,看看画便能解去忧愁。   忽一日,他发现锅里有可口饭菜,还浆洗衣了衣服,并且天天如此。他为了弄清原因,经过多次窥探屋内情形得知,原来是画中女子所为,她羡慕人间美好生活,又见男主人人品好,愿与其结为百年之好。这就是武强年画仙女下凡的故事。自此,武强年画一年鼓一张的传说就流传开来。   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虽我很多以前颇显神秘的东西早已司空见惯,但流传下来的很多艺术造型,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们通过贴年画,表达对健康、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间故事大全200至300字2:: 端午节 的传说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民间故事大全200至300字3:月中嫦娥   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演绎出动人的传说.据悉,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事见《梁山伯宝卷》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做,这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天理,希看人们都能从这个民间传说中得到一点启发.   

民间故事大全200至300字200至300字左右民间故事大全

3,简短有趣的民间小故事300字

  民间小 故事 都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简短而有趣。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民间小故事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1:家教妙联劝人醒世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泪酸血成,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句 教育 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 出国 留学 时。特撰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忘我的人。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2:腊八   腊八一大早,凤儿回了娘家。凤儿前脚刚进门,男人金柱后脚就撵了进来。两个人谁也不说话,绷着个脸,好像有谁欠了他们几斗米似的。凤儿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正在做腊八粥的六婶一看这架势,慌了:“大腊八的,你们……这是咋啦?”   凤儿一屁股坐到炕沿上,抢先说:“金柱他……他打我……”   六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茬儿,一听这话,火“腾”地蹿上脑门,手里的锅铲差点戳到金柱的鼻尖上:“凤儿长这么大,我都不舍得动她一指头,你敢打她?说,你凭啥打人?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打凤儿一巴掌,我拍你三锅铲!”   金柱往后挪了下身子,朝凤儿翻翻眼,嘟囔着说:“你问她。”   六婶扭脸看着凤儿,凤儿不吭声。六婶不满地对金柱说:“你们结婚两年,你在城里打工,家里就撇下凤儿一个人,春种秋收,打鸡喂狗,还要伺候你那有病的老娘……”   “她伺候我娘?算了吧,怕是我娘伺候她哩。”金柱嘴一撇,打断六婶的话,“听邻居花嫂子说,她饭不做,锅不洗,推了饭碗上牌桌,连我娘得了阑尾炎都不管,幸亏我昨天赶回来……”   六婶一愣:“啥?你娘得了阑尾炎?哎哟,我的亲家母,可遭了大罪哩。”   金柱说:“村卫生室的医生让到县医院做手术,说再迟了怕有生命危险。我回家拿钱,凤儿不给钥匙,还和我大吵大闹。一气之下,我才动手打了她一巴掌。”   六婶瞪着凤儿,等着她说话,可凤儿的嘴像上了封条,就是不吭声。六婶明白了,又气又急地对金柱说:“她不给你钥匙,你就没辙啦?不就一把锁吗?你砸呀!亏你还是个大男人,撵着媳妇往我这里跑,瞧你那点出息!”   金柱的一张脸臊成了腊八粥,窘迫地“嗯嗯”两声,转身便走。凤儿呆若木鸡。   六婶丢了锅铲,狠狠地瞪一眼凤儿说:“丢人现眼的东西,还有脸回娘家?你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就是罪人,还不快滚!”   金柱和凤儿一前一后出了门。屋外,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下来。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3:嘉陵江古币沉船之谜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机智聪明的阿里巴巴用这样的咒语打开了宝库的大门,发现了金光灿灿的一堆堆宝藏。   这不仅仅是 童话故事 ,2003年的一天,重庆合川就有人用一根撑船的蒿杆敲开了嘉陵江底宝藏的大门。   说起那天的事情,合川市文管所所长刘智至今还有些激动:“当时我们接到电话,说有一条过江的船蒿杆落到江里,船工下去打捞,发现有好多铜钱。航运部门的打捞队来帮助打捞时,天啦,没料到竟有这么多的古钱!船已经完全腐烂了,但它装载的铜钱却完好保留着,铺满了那一段的嘉陵江底。有山样堆积的,有大竹篓装着的,有散落在岩石缝隙里的,我们好像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   沉船装载的古钱重达5吨之多,这是迄今我国一次性发现最多的古钱,按沉船的年代来看属于宋朝时期,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古钱币并非仅仅属于宋代,从汉初的“半两”到西夏的“皇建元宝”,历朝历代的铜钱,都混杂其间,时间跨度达1400多年。这是一艘什么船?从哪里来?要开往何处?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宋代的船运载了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钱币?   有人推测这是民间某位富商运钱币的私船。但宋代是一个商业迅速发展的年代,被视为现代汇兑制起源的“飞钱”,从唐朝后期开始于民间,在宋代有了很大发展。商人为避免长途贩运大量铜钱的麻烦,可以将钱存入一个地方的“柜坊”,再从另一处的“柜坊”凭票据支取现钱。尽管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广泛普及于全国,但在北宋就已发明的纸币——“川交”,在南宋的四川地区早已广泛使用。因此,殷实人家和经营大宗买卖的商人大致也无须长途转运大量的铜钱。   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我们发现要揭开这个谜团的思路,也许应当考虑宋代的商业与货币制度的发展。宋代是历史上有名的“冗兵弱国”时代。最多时,北宋全国养兵总数达到125万人。长年与辽、金、夏等国的战争,也使军费开支成为巨大的财政缺口。庞大的养兵和养官开支,直接刺激了货币铸造量的膨胀。宋朝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时曾达到1。6亿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年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铜,用于铸造货币。为了弥补巨大的货币缺口,朝廷采取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收税的时候回收以前的旧钱熔化后铸成新钱。   那么,这艘嘉陵江沉船里装载的汉初以来历代旧钱,在这条线索上似乎得到了合理解释。   

简短有趣的民间小故事300字

文章TAG:民间故事三百篇300字民间民间故事故事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钓鱼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