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亚 > 装备 > 秋江晓望古诗,写秋色诗句

秋江晓望古诗,写秋色诗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21 14:17:29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写秋色诗句

1、《秋夜》宋代:陈与义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释义: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2、《菩萨蛮·越城晚眺》明代:刘基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释义:秋风吹来,雨过天晴,斜阳远照,可以看到远处天边的树林。青青的湖波荡漾着树影,粼粼波光闪亮,比那些华贵的衣服还要艳丽。渐渐消退的残霞里,有几只大雁飞来。月亮从海口那边的山上升起,整个山河都沉浸在没有边际的苍茫之间。3、《江上寄元六林宗》唐代:李白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释义: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游客在外,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大江烟波渺渺,长天浮云掩蔽白日。在山峦密林间泊船,猿猴哀啼不绝,使人心惊。中夜起看天上河汉旋转,下视大江潮水汹涌。凉风萧萧,流水呜鸣。江浦沙滩干净如洗,明亮的海月,让人想拾取弄掇。怀念你,高洁的朋友,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让我们相互勉励,让沧洲的高洁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会现实。欣赏幽静的风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还可以与谁豁开心胸交谈呢。4、《秋江晓望》唐代:皮日休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释义:拂晓时分,霞光微露、天澄水清。湖天相映,就像一块晶莹的碧玉。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鹭点缀其中。此情此景更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要是在这样的秋江上荡舟,绝不会厌倦。5、《秋暮吟望》清代: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释义: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写秋色诗句

2,写秋色诗句

1、《秋夜》宋代:陈与义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释义: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2、《菩萨蛮·越城晚眺》明代:刘基西风吹散云头雨,斜阳却照天边树。树色荡湖波,波光艳绮罗。征鸿何处起,点点残霞里。月上海门山,山河莽苍间。释义:秋风吹来,雨过天晴,斜阳远照,可以看到远处天边的树林。青青的湖波荡漾着树影,粼粼波光闪亮,比那些华贵的衣服还要艳丽。渐渐消退的残霞里,有几只大雁飞来。月亮从海口那边的山上升起,整个山河都沉浸在没有边际的苍茫之间。3、《江上寄元六林宗》唐代:李白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沧波眇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夜分河汉转,起视溟涨阔。凉风何萧萧,流水鸣活活。浦沙净如洗,海月明可掇。兰交空怀思,琼树讵解渴。勖哉沧洲心,岁晚庶不夺。幽赏颇自得,兴远与谁豁。释义:秋天的霜落了,江水变得寒冷,可枫叶仍然是绿色,还没有脱落。游客在外,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加上寒冷的秋季,心情更加悲戚。大江烟波渺渺,长天浮云掩蔽白日。在山峦密林间泊船,猿猴哀啼不绝,使人心惊。中夜起看天上河汉旋转,下视大江潮水汹涌。凉风萧萧,流水呜鸣。江浦沙滩干净如洗,明亮的海月,让人想拾取弄掇。怀念你,高洁的朋友,身如琼树,心如惠兰,如饥似渴。让我们相互勉励,让沧洲的高洁之心不因年老而屈服社会现实。欣赏幽静的风景很自由自在,除你以外,还可以与谁豁开心胸交谈呢。4、《秋江晓望》唐代:皮日休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释义:拂晓时分,霞光微露、天澄水清。湖天相映,就像一块晶莹的碧玉。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鹭点缀其中。此情此景更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要是在这样的秋江上荡舟,绝不会厌倦。5、《秋暮吟望》清代: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释义: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黯淡的颜色,而昏黄的上弦月偏偏照临在疏林之上。湖上月夜景色浩渺无边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还坐对短烛无法入睡,在喝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写秋色诗句

3,问一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雌雄二鸟相互和答的鸣声。雎(jū)鸠(jiū):水鸟,喜捕食鱼类,雌雄的情意专一。洲:水中陆地。这是《诗经》第一篇作品的起句。写雎鸠和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已:止。由于风雨交加,天昏地暗,雄鸡以为天还未亮,仍啼叫不住。后人往往比喻为黑暗中的呼声不绝。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诗经?邶风?燕燕》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之声。嘤嘤:鸟和鸣之声。幽:深。迁:升。乔:高。以伐木起兴,描写鸟儿飞迁求伴。诗句被后人用于对求友、求上进、求寓所、求升迁的祝贺和鼓励。“乔迁”一词源于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九皋(gāo):很深的沼泽。写深泽的鹤声可直冲上天,比喻正义之声是掩盖不住的。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汉?张衡《归田赋》王雎(jū):鸟名,雎鸠。鸧鹒:黄莺。颉颃(xié háng):鸟儿上下翻飞的样子。关关嘤嘤:鸟的鸣声。生动地描绘了雎鸠和黄莺飞翔的动态和悲鸣的声音。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匝(zá):周,圈。依:栖、攀。写良禽择木而栖,比喻贤人良才当择主而事。体现作者渴望招贤纳士,以实现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欣:高兴。托:依托、栖宿。庐:茅庐、住所。以鸟之爱巢,比己之爱庐,表现田园生活的闲适。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晋?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仰望和俯视禽鱼,自己感到惭愧。当官要违反自己的意愿,而鸟鱼却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归隐思想。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 南朝?梁?萧纲《夜望单飞雁》应:会。这是孤雁在总结生活经验,认为应求其独立,颇有哲理。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 南朝?梁?《雀劳利歌辞》霏霏:大而密的样子。劳利:觅食的噪声。觜:即“嘴”。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下,有权势、会钻营的人可饱腹肥肠;反之则挨冻受饿。 ●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北朝?北周?庚信《春赋》啭:鸟的啼鸣声。用鸟啭和花飞来传达春天的信息,形象生动。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秋。 唐?卢照邻《昭君怨》逐:追逐、跟随。一度秋:一年一度的秋归。极言昭君因见雁飞而思乡的强烈感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骆宾王《咏鹅》项:指鹅的长颈。全诗仅十多个字,已把鹅群戏水时的神态声色都逼真地描绘出来。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 唐?祖咏《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致:达到。啭:鸟的啼鸣声。任:听任。天姿:天资。捕捉人们不经意的鸟雀飞啭的自然现象,暗寓事业的成功有赖于实践和天资相结合的深邃的道理。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壑(hè):山沟。杜鹃:鸟名。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密布的样子。阴阴:幽暗的样子。啭:啼唱。写久雨后的乡村自然景色,广阔无际的水田上边,白鹭展翅飞翔;浓荫蔽日的夏林深处,黄鹂宛转歌唱。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对偶工整。 ●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唐?王维《听百舌鸟》千般语:各种鸣叫。拂曙:拂晓。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唐?李白《观放白鹰》秋毫:禽鸟在秋天长出的新的细毛。形容在一片清白之中最易明察,哪怕是最微小的事物。这两句也可视为某种艺术表现手法。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唐?杜甫《秋兴八首》碧梧:梧桐。地面上可见鹦鹉啄剩的米粒,梧桐上可见栖息的凤凰。形容当时长安物产的丰盛,景物的美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写春日田野风光。富有生机活力,动态逼真;黄、绿、白、青相间,色彩鲜明。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唐?杜甫《画鹘行》鹘(hú):鸟名,隼属动物的旧称。青黑色,多鸣叫。秋骨:鹘至秋而善击。此以英姿飒爽的生鹘,以引起下文对画鹘的描写。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唐?杜甫《朱凤行》竹实:凤的食料。及:给。蝼蚁:蝼蛄、蚂蚁。鸱(chī)枭(xiāo):两种鹰类的飞禽。赞扬朱凤爱有幼小动物,不畏凶恶势力的精神。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唐?杜甫《薄暮》写自然界中喜阴暗幽深的生物,可用于比喻人的性格和处境。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唐?杜甫《绝句二首》逾:愈、更。然:燃,这里指红似火烧。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唐?杜甫《江村》堂上:又作“堂前”、“梁上”都是一个意思。描写燕鸥的闲情野趣,表现出恬静幽雅的江村景象,衬托出诗人的淡泊宁静的心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唐?李贺《南园》初生:开始上涨。描绘作者家乡的动人春色。 ●雄鸡一声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白:发亮。“雄鸡一声”每被后人当作新时代催生者的声音。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排云:展翅冲云的姿态。碧霄:碧蓝的高空。活画出生机勃发、意趣盎然的秋景,表现了激越向上的积极感情,一反昔人的悲秋的调子。 ●水禽嬉戏,引吭伸翮;纷惊鸣而决起,舍彩翠于砂砾。 唐?刘禹锡《楚望赋》翮(hé):羽的根部,这里指鸟的翅膀。决起:突起。彩:彩色的织物,这里形容羽毛的美丽。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唐?贾岛《宿山寺》山顶历来是游人稀少的地方,高山的松柏也从来不遇群鹤。写出山寺的幽雅清静,表现了诗人的清高、慎独的品格。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暖树:向阳的树木。啄春泥:衔泥垒窝。新春刚到,乍暖还寒,所以莺仅“几处”,燕飞“谁家”;是早莺,故争栖向阳的暖树;是新燕,故为筑巢而啄新泥。渲染出西湖一派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色。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籍员外》字一行:指雁在高空中一字排开。这是诗人寄给张籍的景物诗。张赞叹白诗把景写活了:“乍惊物色从诗出。”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红衣:比喻鸳鸯的羽毛。诗人创造了一个鸳鸯对浴红衣的毫无拘束、自由自在的脱俗境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鸟儿在山间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人们在溪边过着欢乐和悲苦的生活,苦乐对比鲜明。 ●莺啼燕语报新年。 唐?皇甫冉《春思》语意生气盎然,语言概括力强。 ●万项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唐?皮日休《秋江晓望》运用多与少、碧与白、静与动、天与水的强烈对比,组成一幅调和的秋江晓望图。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碎:间断而细密,形容唧唧喳喳的叫声。重:重叠。从风暖日高,鸟啭花繁,写出明媚的春光,反衬出宫女的幽寂和苦闷。而“声碎”、“影重”,摹状花香,绘影绘声,遣词工巧,境界活泼,至为动人。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傍晚鸟下绿草丛,那曾是昔日的秦宫苑;秋天蝉鸣黄叶林,那曾是繁华的汉皇宫。写景抒情,慨叹历史的盛衰,世事的变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并禽:双栖的鸟。暝:日落。破:被透过。弄:摆弄。写落日后的水边恬静幽雅的景致,并禽、花影,静中有动,颇有韵味。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翳(yì):遮蔽。形容树的茂密。去:离。景美情浓,描绘出林荫、鸟唱、人去、禽欢的自然生态。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欧阳修《画眉鸟》原来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子里,比不上它在树林里自由啼鸣动听。诗句写出了万物贵自由,难得自然美的道理。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宋?欧阳修《采桑子》涟漪(lián yí):微细的水波纹。沙禽:水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是首“春江晚景”的题画诗。写桃花只写“三两枝”,写水暖,从“鸭先知”下笔,显示这是优美的早春景象。后一句往往被后人比喻为对新消息或新事物的最先敏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宋?苏轼《卜算子》不肯栖:不栖树枝是鸿雁的习性,这句是双关语。比喻作者高洁自赏不肯与世俗同流,宁愿在贬谪中过着冷寂的生活。 ●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宋?黄庭坚《宜别元明用觞字韵》密林中的莺鸟在风雨中需要朋友帮助,我与兄长分别,象高空中的离群孤雁。诗中的离愁别绪,通过禽鸟的形象流露出来,可谓棋高一着。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宋?秦观《还自广陵》十百为群:成群结队的样子。落晖:西下的夕阳。这是诗人回家途中摄取的一个小景:依偎、嬉戏、自如、骤飞,情态有趣,又跌宕惊心。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宋?秦观《如梦令》黄莺啄花,瓣儿纷纷落下;燕子掠水,绿波泛起皱纹。 ●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宋?石延年《金乡张氏园亭》相关:相互鸣叫。此递进写法,鸟尚因花而乐意相关,人当更为鸟语花香而心醉。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宋?晁冲之《春日》写动物不知时光,只会快活。既有天趣,又有人意。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宋?周邦彦《满庭芳》老:作动词用,哺育之意。肥亦为动词,滋养之意。午阴:正午时的树荫。嘉:佳、好。分别融汇了杜牧的“风蒲燕雏老”,杜甫的“红绽雨肥梅”二句,把初夏景物写活。莺老梅肥,绿荫如盖,其境可思。“老”、“肥”、“清圆”等词用得精巧。 ●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宋?曾慥《乐府雅词?张机》言语:莺鸣,指与人说话。不说人流连春光,而言莺语留人,情意甚浓,措词妙甚。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只余:只剩下,只有。北去南来:指当时淮河两岸宋、金对峙。借水鸟的自由自在地飞翔,影射宋王朝之屈膝于金人,丧权辱国,不得自由,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只余”两字有弦外之音,暗示其悲愤。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宋?杨万里《春尽感兴》争作竹:竞相生长成修竹。别成窠:分别作巢,把雏燕作不同安置。前句可比作人才茁壮成长,后句则比喻培养人才、爱惜人才。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鹈鴂(tí jué):鸟名。一说为杜鹃。一说为鴂(jué),即伯劳,该鸟的啼声令人讨厌。鹧鸪:鸟名,啼叫声象是“行不得也哥哥”。杜鹃:鸟名,啼声似“不如归去”,故又称“子规”。写三种鸟儿的凄切的啼声,它们叫得春归花尽,使人听了发愁,渲染了一派离别气氛。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许恨:指人间离别的恨事枣荆轲刺秦王前燕太子丹在易水饯别、汉将李陵为苏武南归饯别等事。茂嘉十二弟:作者的族弟,被贬至广西桂林。啼鸟如果还知道人间这么多的恨事,料想它们啼叫时流下的不是泪水而是血。作者以此寄寓别弟时沉郁悲凉的感情。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宋?辛弃疾《鹧鸪天》琼瑶:形容梅枝上的雪。蹴(cù):踩。后人常用此词比喻无能缺识之徒糟蹋人才。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宋?辛弃疾《浣溪沙》无赖:玩皮。撩人:逗人。写生物与人通话,实际是写人的心境。 ●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红楼:燕巢高筑之处。看足:赏够。柳昏花暝:指黄昏天黑前的杨柳花草。用拟人法咏燕,细腻,甚为传神。争飞夸俊,看足游罢,极富人情味。词句暗喻远方的夫婿在外忘却家眷。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王令《送春》子规:杜鹃鸟。啼血:啼叫。东风:春风。描写暮春景色,表达了诗人于困境之中对追回美好事物仍存坚定的信念。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宋?刘克庄《莺梭》掷(zhì)柳迁乔:在柳树之间飞来飞去。掷,撒下;迁乔,飞迁。交交:黄莺的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的声音。吟颂黄莺的活泼和勤劳,把黄莺穿梭和阳春三月构成一幅重彩花鸟画。 ●轻鸥欲下寒塘浴,双双飞破春烟绿。 宋?赵令畤《菩萨蛮》轻:矫健。春烟绿:春雾迷蒙的碧空。描写一双轻鸥展翅飞翔的起落的姿式。动态逼真,色彩鲜明。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元?张养浩《双调?庆东原》玉:比喻象玉石般的雅俏。弦:比喻象弦乐一样的悦耳。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元?揭傒斯《画鸭》雏:幼禽。渐成:渐渐成长。解;懂。自呼名:指小鸭发出的“呷、呷”的叫声。寥寥数笔,便把小鸭的可爱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明?王恭《春雁》写雁春来北归,感慨自己漂泊生涯。两句可用于游子思乡的咏叹。 ●笑藩篱,翩翩斥鷃,焉敢论高低! 明?薛论道《黄莺儿?大鹏》藩篱:篱笆。鷃:小鸟。耻笑那在篱笆里飞来飞去的小鸟,怎敢同我大鹏比高低呢! ●鹰鹯巢林,鸟雀为之不栖;松柏在冈,蒿艾为之不植。 明?宋体濂《演连珠》鹯(zhān):象鹰的一种猛禽。蒿艾:两种草本植物。比喻在强大的事物下,弱小者很难生存。 ●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 清?季淑兰《消夏词》写鸳鸯的多情与衷情,实是在寄托人间之情。 ●两岸画眉声不断,催送蒲帆风急。 清?陈澧《百字令》写夏日风雨将至情景,气氛紧迫而从容。

问一首诗

文章TAG:秋江晓望古诗江晓望古古诗

最近更新

路亚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