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路亚 > 装备 >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垂钓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05 19:53:26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小儿垂钓

2,人教版教材有没有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有说三年级下有

有。每个单元不是有一个【语文园地】吗?是那个里面的。
有的

人教版教材有没有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有说三年级下有

3,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 《悯农》(其一)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

4,小儿垂钓练习

1 侧坐莓苔草映身 2 路人借问遥招手 3 路人借问遥招手 恐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具体在百科里有。)

5,小儿垂钓怎么默啊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小池的意思和赏晰

这首诗写的是小池。小池里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水面上有树的倒映,柔和的阳光照着小池,池中荷叶上停着一只蜻蜓。 “泉水”指从山上或者地底下流出的水。泉的出水口就叫泉眼。 “泉眼无声惜细流。”你喜欢诗句中的哪个词?从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从“泉眼无声”的“无声”知道这股泉水不言不语,“无声”即没有声音;从“细流”知道这股泉水流出的是细细的水流。) 指点:一个“惜”字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惜”即“爱惜”。泉眼无声,但是它很懂得爱惜泉水,让它细细地流着。) 绿树的影子照映在水中的情景看见过吗?在诗人看来,好像树阴是什么?“晴柔”是什么意思?(“晴柔”,就是晴天柔和的风光) 教学“柔(r$u)”,发准字音。“柔”是“柔和”的意思。 这两句我们抓住了一个“惜”,一个“爱”,让我们感觉到什么?(泉眼和树阴也有感情,使细流和晴柔更叫人爱。) 朗读第1、2句。 7.学习第3、4句。 在这无声的细流,温和的阳光映照着树阴的水池中,有更加生动的景象。 读第3、4句。 读了第3、4句我们看到了什么? 蜻蜒停在刚刚露出尖角的荷叶上。 小荷:新生的荷叶,没有放开,像个尖角。 才:刚刚。 立:站立。 齐读第3、4句。 8.朗读全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蜒/立/上头。 (三)学习第二首《小儿垂钓》。 1.(板书题目)教学“钓(di4o)”。“垂钓”即钓鱼。“钓”的右边“勺”,里面是一点。 2.范读。 3.自读。 4.理解题意。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5.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联系生活经验解释)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例: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教学“蓬(p6ng)头”。“蓬”蓬乱;“蓬头”即头发蓬乱。 齐读第1、2句。 6.读第3、4句。 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示意) 教学“遥”,远远地。 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的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7,小儿垂钓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小儿垂钓》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 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浅显,借助书上的画面和注释,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教学目标:1、 有感情到朗读、背诵本诗。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过程:一、 复习学过的关于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揭题。二、 简介作者,描述一个与诗有关的故事引生读诗文:一、初读诗文,读后表扬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二、结合注释,再读诗文,要求边读边想象。1、说说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情景?并说出根据诗中的哪些词句想象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相关的词句完成诗抄。其间解决下列问题:⑴儿童的样子。⑵“垂纶”的意思,在诗中找出近义词。⑶儿童专心钓鱼的神态动作。[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三、 表演再现,品读诗句。师:我们一起让自己想象的画面活起来。一、准备阶段:1、让学生根据诗文安排环境,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2、根据诗文安排角色,为他们改变一下形象,选择道具,并根据诗文说出理由,帮助理解古诗。3、用语言对装扮后的环境、人物进行生动描述,进行语言训练 。 二、表演阶段: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2、在表演中,教师适时穿插询问:问路人:刚才你一脸焦急,怎么现在面露惊喜?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吟出一句诗?(生吟第一句。)问稚子:你远远地摆手是想告诉他什么吗?(板书:暗示、示意) 你为什么不出声和他说呢? 看他走过来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这句诗怎样读最能体现你的心情?(生品读第二句诗)3、学生品读全诗。三、背诵积累。[说明: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合理地想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主领会到感情,培养观察说话的能力,训练描写人物的方法,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让莲山课件变得即好玩又有目的性。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情感,进入古诗描绘的境界,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四、 拓展师:诗读完了,可是故事结束了吗?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说明:问题指引了续编的方向,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观察,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练习。]点评:本课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演为依托,通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动作的刻画,既让学生领会了诗意,也让学生体会了感情,受到的语文训练是多方面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积累了对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运用。
文章TAG:小儿垂钓教学课件小儿小儿垂钓教学

最近更新

路亚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