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渔具 > 经验 > 画带拼音古诗大全,描写画的古诗

画带拼音古诗大全,描写画的古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28 14:34:22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描写画的古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清朝:高鼎

描写画的古诗

2,求画古诗作者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作者 王 维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求画古诗作者

3,古诗画中的三拼音节有哪些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三拼音节:远(uan),花(ua),鸟(iao)
《宿建德江》古诗里面三拼音节有(建、江、旷、天)

古诗画中的三拼音节有哪些

4,画的全诗谁知道帮忙写一下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5,古诗画的拼音

huà画tánɡwánɡw?i(唐) 王 维yuǎnkànshānyǒusa远 看 山 有 色,jìntīnɡshuǐwúshēnɡ近 听 水 无 声。chūnqùhuāháizài春 去 花 还 在,r?nláiniǎobùjīnɡ人 来 鸟 不 惊。1、释义: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2、赏析: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3、作者介绍: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
gu shi hua
chūn cǎo xì hái shēng,chūn chú yǎng jiàn chéng。róng róng máo sè qǐ,yīng jiě zì hū míng。原文:《画鸭》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译文:春天到了,刚出土的小草细嫩,充满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春天刚孵出不久的小鸭,已经逐渐长大,柔软纤细的绒毛慢慢冒出。大概已经懂的呼唤自己的名字。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画着小鸭、嫩草等等景物。画尽管画得栩栩如生,但它是静的,无声。把静的画面用诗的形式写出它的动来,把无声之物赋予它以应有的声音,这就要看题画者的艺术才能了。这首诗就是根据诗人的观察、体会和想象,把画题活了。诗的大意说:春草虽然细嫩,却还正在生长,春天刚孵出的小鸭,喂养得渐渐成长起来。满身细密的绒毛已经能辨别出不同的颜色,它们不停地“鸭鸭”地叫着,大概是懂得呼唤自己的名字了。

6,画这是古诗吗

《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赏析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近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近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近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画》是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画[ 唐 ] 王维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画》,其全文如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全诗翻译如下: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鉴赏】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7,带有画字的完整诗句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但好像与“画”无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韦庄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鲸是海洋中的巨型生物,与海豚同围哺乳动物,(但体型上较海豚大,嘴行较短,胎生,幼仔哺乳,用肺呼吸。前肢进化呈平鳍状,后肢退化,有贝鳍,尾巴宽大且平,一个气孔。上属鲸目(齿鲸亚目及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须鲸亚目及已灭绝的古鲸亚目,一般上无法归属的鲸类均归类於齿鲸亚目海豚科中。 分布上较广,大约全球海域均可看到其踪迹,为海洋性,行为上都采取群体活动较多,鲜少单独行动。和海豚一样,觅食时候喜欢玩乐,如跃身击浪、鲸尾扬升、鲸尾击浪及浮窥等等。 鲸的种类: 栖息于南大洋的鲸分为两大类:须鲸类和齿鲸类,约有12种之多。较大型的须鲸有蓝鲸、鳍鲸、黑板须鲸、缟臂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等;较大的齿鲸有抹香鲸和逆戟鲸等。 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蓝鲸,数量最多的是鳍鲸。巨臂鲸和露脊鲸现在几乎被捕尽杀绝,幸存者为数不多。 鲸在南大洋中的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极辐合带以南都有它们的踪迹。他们的分布与磷虾群的分布有密切关系。蓝鲸主要分布在浮冰带,生活在最南部的是巨臂鲸和黑板须鲸,缟臂鲸可以在南极洲海域越冬,露脊鲸主要分布在亚南极地区;齿鲸类分布在南极辐合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鲸的生活习性: 善于游泳,长于潜水是鲸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共同习性之一。鲸和海豹都是优秀的潜水员。须鲸类的游泳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0公里,受惊时每小时为40公里,鳁鲸的速度最快,每小时约55公里,比万吨巨轮还要快。抹香鲸游泳速度较慢,一般为每小时10公里,最快时为25公里。鲸潜水的时间和深度也很惊人,它可潜入200~300米的深海,历时2小时之久。与海豹相比,鲸的潜水深度比不上可潜入600米的威德尔海豹,但鲸的深潜时间比海豹长得多,威德尔海豹长潜时间为70分钟,仅是鲸的一半。这种深潜与长潜的差别,可能与躯体大小不同有关,鲸是庞然大物,下潜和上浮时的动作显然没有躯体纤细结实的威德尔海豹灵活。鲸的肺活量大,它的肺可容纳15000升气体,下潜时贮存大量氧气,上浮时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它能长潜的奥秘之一。此外,鲸和海豹的脑袋都很小,不到体重的1/1000,这可能是它们能够长潜和深潜的共同有利条件。 “喷泉式”呼吸方式,是鲸特有的生活习性。鲸在水下生活期间,紧闭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时,鼻孔张开,凭借肺部的压力和肌肉的收缩,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水柱,并伴随一阵汽笛般的叫声。所喷水柱的高度和形状是鉴别不同鲸种的标志。据此,有经验的捕鲸者,可以迅速地判断鲸的种类及其大小和距离的远近。如蓝鲸的喷水柱垂直向上,强劲有力,上粗下细,顶部松散,如同礼花,射程高达10米以上。其他须鲸类喷水柱的高度一般为8~10米。抹香鲸的喷水柱向左前方偏转,喷射力弱,粗短而松散,高度仅3~4米。关于水柱的成因和成分,日前仍有争论,有人认为是肺中喷出的废物,也有人认为是肺中的水汽和激起的海水相结合的产物。 南大洋的鲸主要以磷虾为食,也吞食一些桡足类等甲壳类浮游动物。滤食性须鲸,从亚热带和温带迁促到南极,在南极水域饱食美餐,寻偶交配。在此期间,有些种群能积累全身脂肪量的50%。须鲸在亚热带很少吃东西,在南极积累的脂肪用来提供它一年中其他时间所需要的能量。齿鲸类的袜香鲸是以食乌贼和鱼类为主。 鲸的胃口很大,一头蓝鲸一天能吃8~10吨磷虾。蓝鲸口腔的容积达5立方米,张口时大量的磷虾和海水一起涌进,闭口时,把海水从唇须缝中挤出,滤出的磷虾一口吞下。 长须鲸习惯于独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长须鲸也可用“歌声”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由于鲸的“歌声”频率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相仿声纳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从而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角鲸,腹部呈白色,背部为黑色,并夹杂着蓝灰色或黑灰色的斑点花纹,在它的头上长着一个约1~2米的长角,实为牙齿,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角鲸的长牙仅仅是一种第二性征的标志而已,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雄性狮子头上的鬃毛。(习性尚有待考察) 鲸鱼原来被认为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后来因觅食问题,而“下海”,多实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鲸”通常单独生活,而其他鲸鱼也有群体生活的。他们怀孕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鲸哺乳期为10个月,寿命约60~70年。 多数鲸类成群的习性不很显著,唯独抹香鲸有组织小家庭的习惯,其成员往往是雌鲸、幼仔和雄鲸各一头,但其周围也常有成年的雄鲸伴随,伺机而动,争夺妻妾。抹香鲸往往是一夫多妻。 鲸很多是在南极之外繁殖,一般每年一次,每胎产一仔。怀孕期一般为9~12个月,蓝鲸为12个月,抹香鲸的怀孕期长达16个月。仔鲸的生长速度很快。蓝鲸的受精卵的重量不到1毫克,小到肉眼难以辨别。幼仔出生时体长则达7~8米,体重约2~3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婴儿。幼仔的哺育期为7个月,每天的哺育量为 400~500公斤。雌鲸的乳汁营养丰富,脂肪的含量达40%~50%,和海豹相似,是鲜牛奶脂肪含量的10~15倍。因此,仔鲸生长快,膘肥体胖。仔鲸在哺育期每小时可增加体重4公斤,一昼夜竟增长80~100公斤。仔鲸在断奶后,生长速度大减。蓝鲸的性成熟为4~5年,其寿命最长可达100年。须鲸的寿命一般为40~50年,最长可达100年之久。 鲸鱼回游在寒带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夏天在寒带生活,补充营养后,秋天时为了繁殖往温暖海域开始移动。迁徙是鲸的一种本能,也是生存所迫,比如须鲸在其他海域进食很少,主要在南极海域进食,所以它必须返回南极海域。南大洋的鲸多数是从亚热带和温带迁徙来的,在每年的11月左右到达南极海域,在那里逗留100来天,于翌年二三月踏上回程。须鲸在南极海域逗留的时间最长,通常为120天以上。有的缟臂鲸可在南极海域越冬,并在亚南极区繁殖。其他多数鲸种在南极地区或在迁徙的途中寻偶、交配,在温带和亚热带繁殖后代。在南极海域很难看到正在哺乳的仔鲸。 鲸吃糠虾、乌贼、鱼等,而杀人鲸吃企鹅、海豹、海豚、鲸等,尤其喜欢吃鲸的舌头。野生的杀人鲸性情凶暴,但从小饲养便可以驯服,智商颇高可以用来表演。 (注:杀人鲸的食量极大,曾有一只杀人鲸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的记录。)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351167.html?fr=qrl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文章TAG:画带拼音古诗大全拼音古诗大全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渔具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