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渔具 > 经验 > 五言绝句的划分节奏,杜甫的五言绝句迟日怎么停顿

五言绝句的划分节奏,杜甫的五言绝句迟日怎么停顿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6-28 14:56:14 编辑:四国钓鱼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杜甫的五言绝句迟日怎么停顿

每句的第二个字,把音稍微拖长点就能有断句,也就是在此处停顿
四言绝句,好像没听说过,有五言与七言的,而绝句都是四句呀

杜甫的五言绝句迟日怎么停顿

2,五言诗一般划成二三两节这样划分有利于理解诗意朗读起来

不对!五言诗节奏划分有“二二一”(例:欲穷千里目)和“二一二”(例:润物细无声)两种。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五言诗一般划成二三两节这样划分有利于理解诗意朗读起来

3,绝句和侓诗如何划分节奏请告知

绝句的标准是 1.每句五或七个字。 2.共四句,28字 3.偶句要押韵,(即第二第四句)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4.押韵要按照公认的韵书标准押如:平水韵。 5.每个字都有规定的平仄要求,讲究音律美。 划分节奏就是断句吧`一般是2-1-2 或2-2-3 侓诗就简单很多`五言的和七言的`始于唐代的格律诗.与绝句的区别是平仄和对仗没那么严格.断句一般2-1-2 .2-2-1 .或2-2-3.对联就是源自律诗人的.所以比绝句要灵活很多.大致就这些了`不知你是否满意.

绝句和侓诗如何划分节奏请告知

4,绝句这一首画出节奏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诗歌根据以下规律划分节奏以及标注重音。一、五言绝句1、a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2、b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诗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园》)3、c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鸣筝金黍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4、d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诗例:江南渌水多,顾影暂通流。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李嘉佑《白鹭》)

5,绝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吗绝句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何为联?当然是成对的,绝句只有四句,何分首、颔、颈、尾?
何為聯?當然是成對的,絕句只有四句,何分首、頷、頸、尾?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绝句[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甲)五言绝句⑴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⑵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乙)七言绝句⑴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⑵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6,语文的古诗句古文怎么分节奏

一般根据 音节(声律)和意义 来划分 。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还有两种: 第一种,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四言绝句一般为二二。
一般都是XX/XX/XXX
初二: 上册: 三峡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湖心亭看雪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桃花源记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下册:一.古文:1.《三峡》 ——郦道元2.《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3.《继承天寺夜游》 ——苏轼4.《观潮》 ——周密5.《湖心亭看雪》 ——张岱6.《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使至塞上》 ——王维《渡荆门送别》 ——李白《游山西村》 ——陆游二.古诗: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2.《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6.《相见欢》 ——李煜7.《登飞来峰》 ——王安石8.《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7,使至塞上节奏划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七言:4--3 五言:2--3 其它视情况而定诗的节奏主要是由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造成的。大体整齐的语言形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体整齐的字数;二是大体整齐的句式;三是朗诵或歌唱时。停顿的次数也是大体整齐的。或者说是有一定规律的。 我国古代诗歌可分为齐言诗、杂言诗两类,应当说其形式都是大致整齐的。但又略有不同。 先来看齐言诗。例如在四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两顿,二二句式: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在五言诗中,一般是一句三顿,二二一或二一二句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古诗十九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而在七言诗中,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曹丕《燕歌行》) 以上是自先秦至汉魏六朝古诗节奏句式的一般特点。南朝齐梁之后,随着汉字四声的发现,诗人注意到平上去入按照一定的规律交错互用,会产生一种特别悦耳的音调效果,于是反复试验,结果就形成了字数、句式、音韵等皆有严格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常见的格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等。这里的关键是平仄。所谓平仄,是古人对汉字四声的归纳,与现代汉语的四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声和二声(即阴平、阳平),仄声是上、去、入三声的总称,其中上声相当于三声,去声相当于四声,而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转入到其他各声调中去了。赵元任在《国音新诗韵》中曾对这五音的标准读法作了说明,指出这五声若交错相间地排在一起,可造成高低起伏而有一定节奏感的效果。 五言或七言格律诗的句式与古体诗节奏句式基本相同,如: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但为保持意义单位的完整,句式不一定这样细分,而可以采取比较粗略的方式,即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如: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 格律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是要求词语平仄交错,以造成音调抑扬顿挫之美。所以,格律诗的节奏不仅来自顿数的安排,更来自平仄的交替互用。简言之,平仄格式是格律诗的要素。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不过是五言律诗的扩展,它也有四种基本句型: 第一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三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型:仄仄平平平仄仄。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文章TAG:五言绝句的划分节奏五言绝句划分节奏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

渔具排行榜推荐